×
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?普京回应语惊四座!
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?谁又会支持日本?近日,普京说了一句话,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...
普京到底说了什么,打死你也想不到
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
八路军中的外国女记者

第18章 随总部机关分散转移

敌机在空中呼啸而过,炮弹爆炸的震动使八路军总部作战室的屋顶不断簌落灰尘。朱老总、彭老总、任弼时和左权正围站在一幅巨幅华北地图前。地图上,红蓝铅笔标注的铁路线与公路线纵横交错,如同一张向抗日根据地蔓延的巨网。

朱老总凝视地图,沉声道:"日军计划先打通南北走向的白晋公路,再沿临汾至邯郸一线建立东西分界线,将太行山区割裂成‘田’字格局,以此压缩我军机动空间,进而围剿**,摧毁晋冀豫根据地。目前他们已调集三万余兵力,分九路对晋东南展开‘大围剿’。

彭老总背着手疾走几步,冷哼道:"这招确实毒辣。敌人用铁路、公路、壕沟和碉堡编织成网,分明是要困死我们。"

左权翻阅手中电报补充道:"各地情报显示,敌人的行动已扩展至整个华北,目标直指我军总部。"

朱老总指着地图上密布的据点分析:"这些公路和碉堡看似气势汹汹,但都是死物。既不能移动又分散兵力,正是其战术的致命弱点。"

任弼时颔首赞同:"据点越多,敌军兵力越分散,反而利于我们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。"

彭老总插话道:"单是冀中就有五百多个据点,山西白晋路沿线八十余个,平均两公里一个。按每个据点驻守一个班计算,敌人要投入多少兵力?"

"华北日军总兵力约二十五万,"朱老总接过话头,"若大量兵力被牵制在守备上,其机动部队必然捉襟见肘。这个矛盾正是我们的战机。"

彭老总突然拍向地图:"这些交通线就是敌人的血管,据点就是穴位!我们应当择机切断要道,粉碎他们的‘囚笼政策’。

"朱老总随即在地图上划出两条路线:"一、主力部队外线作战,袭扰交通线与敌后;二、**依托太行山地形与敌周旋。同时发动群众坚壁清野,让敌人寸步难行。"

左权补充战况:"南路的敌25旅团孤立疲惫,建议主力从其战线缝隙跳出,在敌后展开袭击。

"朱老总从容部署:"武乡之敌企图南返长治,可在浊漳河谷设伏。命刘邓部队佯动牵制,主力连夜回师围歼。"

彭老总提高声调:"柏崎联队素来骄横,虽遭游击队袭扰仍无恶战准备。总部需化整为零夜间行军,侦察队要依靠群众及时掌握敌情,打他个措手不及!"

突然,参谋急报:"敌军在飞机掩护下多路包抄而来!"随着震耳欲聋的引擎声逼近,左权急切道:"朱老总,请立即转移至树林隐蔽!"

朱老总镇定指示:"通知部队向北村至黎城方向转移。"左权领命疾步而出。

八路军总部离开南茹村,向南挺进。史沫特莱随**副总司令率领的一支部队行动。

细雨蒙蒙中,队伍沿着蜿蜒的山路前行,宛如一条游动的长龙。史沫特莱兴致高昂,唱起了《游击队之歌》:"我们都是神枪手,每一颗子弹消灭一个敌人……"战士们受到感染,也跟着唱了起来,嘹亮的歌声在山谷间回荡。

彭老总望着战士们,对史沫特莱感慨道:"战争虽然残酷,但你看我们的战士,歌声豪迈,斗志昂扬!"

行军路上,泥泞不堪。史沫特莱的马驮着她的公文包、行李和打字机,而她则背着照相机,深一脚浅一脚地跟在后面。雨水浸透了她的棉大衣和军装,她一个踉跄摔倒在地,鞋子深深陷进泥里,费了好大劲才拔出来。

梁参谋急忙跑过来询问:"史沫特莱女士,摔伤了没有?"

她笑着摆摆手,小心翼翼地擦拭着沾满泥水的照相机:"我还好,就是摔疼了我的宝贝!"梁参谋会心一笑。

队伍继续前进。一个瘦小的男孩提着装满清水的汽油桶,紧跟在扛机枪的战士身后奔跑,水花不断溅出。不远处,一名小战士摇摇晃晃地走着,突然跌坐在路边。

彭老总见状,立即跳下马,快步上前:"小同志,你是哪个部队的?是不是生病了?"

小战士强撑着回答:"我是七团的,没事,歇一会儿就走。"

彭老总伸手摸了摸他的额头,眉头一皱:"发烧了!快,给他喝点水。"警卫员董细年递上水壶,小战士大口喝了几口,感激地望着彭老总,挣扎着要站起来。

"来,骑我的马走。"彭老总扶住他。

"不用,首长,我能走……"

"八路军战士要服从命令!"彭老总语气坚决,"再推辞,我可要下命令了。"

小战士只好在董细年的搀扶下上了马,仍不安地请求:"首长,还是让我下来走吧……"

彭老总摆摆手:"快到宿营地了,安心骑着!"

雨势渐大,彭老总的布鞋早已磨破,两个脚趾露在外面,每走几步就要停下倒掉鞋里的泥沙。

董细年心疼地说:"首长,您的鞋烂成这样,我去领双新的吧!"

彭老总却笑道:"还能穿!露脚趾通风,不长脚气。"

董细年又抬起他的另一只脚:"您看,鞋底都磨穿了,泥水直往里灌,怎么行军?"

彭老总打趣道:"鞋底有洞才好,存不住泥水,跑起来轻快!"

董细年哭笑不得。

暴雨如注,山洪奔涌。浊漳河在狂风的嘶吼中暴涨,浊浪排空,撞击着两岸的峭壁,发出雷霆般的轰鸣。

朱老总率领的八路军总部被逼至河岸。身后,日军的枪炮声越来越近;面前,汹涌的河水拦住了去路。

朱老总站在高崖上,雨水顺着他的斗笠边缘流淌。他的声音穿透雨幕:"同志们!我们从南方打到北方,翻雪山,过草地,敌人的子弹都没能挡住我们!今天,这条浊漳河就想拦住八路军?"

"不能!"战士们齐声怒吼,声震山谷。

朱老总满意地点头:"对!传令:立即组织渡河!"

这时,侦察员飞奔而来:"报告总司令!河水稍退,但敌人距此已不足五里!"

朱老总环视四周——三面追兵,一面激流。他果断下令:"按预定方案行动!会水的同志先过,马匹运送伤员和文件。孙泱!"

"到!"警卫员孙泱挺身而出。

"听说你是浪里白条?"朱老总从怀中取出密封好的水壶,"把这封信送到对岸部队。"

孙泱一个立正:"保证完成任务!"说罢纵身跃入激流,如游龙般破浪前行。

朱老总转身对部队喊道:"照他的方法过河!行动!"

另一位警卫战士蹲下身:"总司令,我背您过去。"

朱老总推开他的手:"我自己能行!"说着抓住一匹驮马的马尾,大步踏入汹涌的河水。

行至河心,浪头拍打着他的胸膛。朱老总却朗声笑道:"记住!眼睛要向前看,别总盯着脚下的急流。干革命也是这样——不要被日寇的猖狂吓倒,要看到抗战胜利的曙光!"

对岸,朱老总立即指挥架设渡河索道。忽然发现几个战士仍在原地踌躇。

"怎么回事?"

警卫连长解释:"他们是北方兵,怕水。"

朱老总二话不说:"把我的大红马送过去!"

当战马涉水而至,那几个战士却红了眼眶:"总司令都趟水过河,我们哪有脸骑马!"他们挽起手臂,高喊着"一定能过去",互相搀扶着冲进了激流......

最后一支部队刚登岸,日军追兵已至对岸。朱老总率领**攀援绝壁,直上太行之巅。

参考书目:

5、《中国的战歌》,艾格妮丝·史沫特莱著,江枫译,作家出版社出版。第202页——第207页。

6、《**传》,****文献研究室著,人民出版社。

上一章目录下一章
功能呼出区
content